
马克思主义认为“读书是学习,使用也是学习,而且更重要的是学习”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,当前,礼仪之所以被提倡,礼仪培训之所以受到社会各界耳朵普遍重视,主要就是因为它具有多重重要的功能,既有助于个人,又有助于社会。
礼仪的功能之一,在于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
在人际交往中,礼仪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准绳。他不仅反映着一个人的交际技巧与应变能力,而且还反映着一个人的气质风度,阅历见识,道德情操,精神风韵,因此,在这个意义上,完全可以说礼仪即教养,而有道德才能高尚,有教养才能文明。这也就是说,通过一个人对礼仪的运用程度,可以察知其教养的高低,文明程度和道德的水平,由此可见,学习礼仪,运用礼仪,有助于提高个人修养,有助于“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”真正提高个人的文明程度。
礼仪的功能之二,在于它有助于人们美化自身形象,美化生活。
个人形象,是一个人仪容,举止,行为,表情,服饰,谈吐,教养的集合,而礼仪在上述各方面都有自己详尽的规范,因此学习礼仪,运用礼仪,无疑是将有益于人们更好的,更规范的设计个人形象,维护个人形象,更好的,更充分的展示个人的良好教养与优雅的风度,这种礼仪美化自身的功能,任何人都难以否定,当个人重视了自身美化,大家各个以礼相待,人际关系将更加和睦,生活将更加温馨,这时,美化自身便会发展为美化生活,这也是礼仪的运用所发挥的作用。
礼仪的功能之三,在于它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,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。
古人认为:“时间洞明皆学问,人情练达即文章”这句话,讲的其实就是交际的重要性,一个人只要同其他人打交道,就不能不讲究礼仪,运用礼仪除了可以使个人在交际活动中充满自信,胸有成竹,处变不惊之外,其最大的好处就是表达自己的尊重,敬佩,有好与善意,增进大家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信任,假如人皆如此,长此以往,必将促使社会交往的进一步发展,帮助人们更好的取得交际成功,进而造就和谐,完善的人际关系,取得事业的成功。
礼仪的功能之四,在于它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,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。
一般而言,人们的教养反应其素质,而素质又体现于细节,细节往往界定一个人的成败,反映个人教养的礼仪,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,一个人,一个单位,一个国家的礼仪标准如何,往往反映着这个人,这个单位,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,整体素质,整体教养,古人曾指出,礼仪廉耻,国之四维,将礼列为立国的精神要素之本,而在日常的生活中,诚如英国人哲学家所言,没有良好的礼仪,其余一切成就都会被人看成骄傲,自负,无用和愚蠢,反过来说,遵守礼仪,应用礼仪,将有助于净化社会的空气,提升个人乃至社会的精神文明方面的内容。
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文明社会的剧i啊农舍,因此完全可以说,提倡礼仪的学习,运用与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是殊途同归,相互配合,相互促进,这种社会主义的礼治,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,是不可或缺的。
礼仪培训讲解之礼仪的扬弃
礼仪的科学体系,主要是在现代形成,并得以逐步完善的。但是,这并不等于说他是无源之水,无本之木。没有对我国古代传统礼仪的继承和扬弃,实际上就不可能有我国的现代礼仪。在正确的传承我国古代传统礼仪的同事,还必须向国际礼仪进行学习,取人之长,补己之短。
我国自古就是一个闻名世界的礼仪之邦,早在三千过年前的西周时期,我国古代礼仪就已基本形成,到了春秋时期,更是由孔子集其大成,并发扬光大。此后。由孔子所构造的礼仪体系一直影响中国社会长达两千多年。
在中国古代,礼仪的含义十分广泛。一般而言,他至少有以下四种解释
第一,他是一种包括政治,经济,文化,军事制度在内的典章制度。因此被视为“国之基,君之大炳”。左丘明明确的提出:看“礼以体政”的主张,孔子则明言“礼者何,即事之治也”
第二,他是一种做人的道德规范,孔子曾说:“礼者,人道之极也”对人必须“约之以礼”。荀子指出:“礼者,节之准也。”他们都明确了礼仪在道德生活中的重要作用。《礼记》则更是枪挑:“凡人之所以为人者,礼仪也》”。
第三,他是个人及社会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。孔子曾经说“非礼勿视,非礼,勿听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”在这里,他就将礼仪作为了一种做人的行为规范,在著名的礼仪典籍《周礼》中则强调“礼,不踰节,不侵侮,不好狎”,其含义就是以礼仪来调节人际关系。
第四,他是各种正式的礼仪,管仲说:礼仪者,尊卑之仪的表现。方物之程式也”,故动有仪则令行,由此可见,他所说的礼仪,主要就是指的仪式。
综上所述,我国古代礼仪的主旨,是明确地规定,并严格地维护封建等级制度,强调并坚持人的等级差异,对于这一点,荀子早就讲的很明白,礼者。贵贱有等,长幼有序,贫富轻重,皆有称也”
如此看来,我国古代礼仪具有明显的两重性。一方面,他是提出了礼仪的一些基本原则。制订了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,并且强调“礼之用,和为贵”这些都是可以为现代礼仪所借鉴的。另一方面,他并不尊重人,而是在护封建统治制度。这些糟遢,自然会被现代礼仪所否定。
与古代礼仪相比,,现代礼仪更关心的是人际交往的成功,因此其核心内容就是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,而不是像古代礼仪那样以自我约束为主。
在继承我国古代礼仪精华的同时,现代礼仪也十分注意汲取外国礼仪,特别是注意吸引目前通行的当代国际礼仪的长处,为我所用。
当代礼仪主要具有如下三个特点,他们与我国礼仪,尤其是我国古代传统礼仪具有显著的区别。
第一,国际礼仪强调个人至上,他强调个人至上,个性自由,反对损坏个人尊严,要求尊重个人隐私,维护人格自尊,这一点,贯彻在他的各个方面。
第二,国际礼仪强调女士优先。他强调,在一切交际场合,不仅要讲究男女平等,反对性别歧视,更要讲究尊重妇女,关心妇女,体谅妇女,帮助妇女,保护妇女,这既是所谓的女士优先,妇女是人类的母亲,不尊重妇女,就等于没有教养,不守礼仪。
第三,国际礼仪强调交际务实。他认为,在交际活动中,既要讲究礼仪,又要重在沟通,重在互动,反对虚假,咋偶哦,不提倡过分客套,不认同过度自谦,自贬,尤其反对自轻,自贱。他还主张,在人际交往中,要使礼仪成为“一座桥”而不是使之成为“一堵墙”。
与我国的现代礼仪相比,国际礼仪最大的不同,是其主要起源于西方,受西方文化影响较深,由于国情,习俗方面的差异,许多中国人对国际礼仪还缺乏深入了解,或者存在一定的隔阂。
我国的现代礼仪对于国际礼仪中适合我国国情,切实可行的一些原则,是有不少可以借鉴的,离开这一条,就不可能有他在今日的发展,另一方面,对国际礼仪也没有必要全盘照抄搬过来。只有在国际交往中,才有必要以国际礼仪约束自身。
江泽民同志曾经要求我们“弘扬中国古代优良传统道德和革命道德传统,吸取人类一切优秀道德成就,努力创造人类先进的精神文明,”在探讨现代礼仪的扬弃问题时,也应该采取这一正确的态度,唯有如此,才能真正使现代礼仪不但有所继承,而且还会有所发展。
礼仪培训讲解之礼仪的归属
礼仪主要以礼仪活动,礼仪规范,礼仪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。
总的来说,礼仪是一门人文应用科学。具体而言,礼仪的学科特点是:首先,他是一门应用性科学,礼仪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他实际上就是有关交际的科学。
其次,他是一门实践性学科,与纯粹的理论演绎,概念讨论,逻辑抽象显然不同,礼仪源于社会实践,并且直接服务社会实践,他拒绝夸夸其谈,注重一切实际出发,坚持实事求是。
再次,他是一门普及型学科,在现实生活中,每人都必须参加交际活动,每个人都想自己的实际活动取得成功,而礼仪真是一门可将热么交际活动导向成功的科学,由此可见,礼仪应当是一门人人必修的普及型学科,而且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,他也必将进一步得到广泛普及。
最后,它是一门综合性学科,不容置疑的是,礼仪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的交际行为规范的学科,这是它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标志,但是在另一方面,他又可广泛吸纳了其他许多学科的成果,用以充实,完善自身没在这个意义上,又可将它视为一门综合性学科。
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,礼仪与多门学科关系密切,其中尤其与民俗学,传播学,没学,伦理学,心里学,社会学,公共关系学的相互关系更为密切
礼仪与民俗学,民俗学所研究是流传与民间的文化民俗事象,如前所述,礼仪与民俗的关系是:礼出于俗,礼化为俗,两者相互联系,相互影响,相互转化,正应为如此,礼仪有时候又被称为礼俗。研究民俗学,将有助于进一步解释礼仪,学习礼仪,又将使人深入的理解民俗。
礼仪与传播学。传播学所研究的是信息传播的规律,运用传播学的观点来看待交际活动,它实际上是一种人际传播。礼仪与传播的关系是:礼仪活动通常与传播有关,传播学则是礼仪规范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。交际即信息传播,传播制约着交际,二者密不可分,相互依存。
礼仪与美学,美学所研究的是美的一般规律,社会美是其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,而社会美往往表现在人际活动中,礼仪与美学的关系是:有礼则雅,符合礼仪的作法必然是美的,而美又是衡量礼仪是否完善的一大标尺,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礼仪实际上是交际活动的一种形式美。
礼仪与伦理学,伦理学所研究的是道德问题,他是一门纯理论的学科,礼仪则是对伦理学研究成果的具体运用,他反应着社会的道德关系,体现着社会的道德标准,礼仪与伦理学的关系式:伦理学是礼仪的基础,而礼仪则是对伦理学所提出的道德要求的具体表现形式,在人家交往中,讲道德就必须将礼仪,而讲礼仪又反过来有助于讲道德,在交际实践中,有礼走遍天下,有礼即有理,更是获得了人们的广泛认同。
礼仪与心理学,心理学即所研究的是人的心理活动及其一般规律。礼仪与心理学的关系是:心理学是礼仪活动的一个基础,人是交际活动的主角,只有掌握人的心理活动,才能更好的理解人,尊重人,才能更好的运用礼仪,洞察人心,尊重人格,是二者共同的主旨。
礼仪与社会学,社会学所研究的是社会生活和社会行为。礼仪与社会学的关系式:交际活动是社会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,而研究社火生活,社会行为的社会学所提供的一系列成果,则必然有助于礼仪所关注的交际活动的成功。
礼仪与公共关系学,公共关系学研究的是组织所面对的公共关系。礼仪与公共关系学的关系是:公共关系是交际活动中的每一位成功者所必须妥善处理的,而礼仪则又是处理公共关系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,公共关系重在塑造组织形象,而礼仪则意在维护个人形象,总之,礼仪与公共关系往往密不可分。
礼仪培训讲解之礼仪的学习
学习礼仪,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绩,应当在学习途径,学此方法和学习重点这三个方面多加注意,而不可敷衍应付,只走过场。
对一般人来讲,学习礼仪主要有三大途径,其一,进行理论学习。利用图书资料,广播电视,互联网络,教学函授,系统的全面的学习礼仪。
其二,向社会实践学习,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,同时也是学习礼仪的最好的教师。交往的成功,往往有耐于必要的经验,交际时间作为学习礼仪的一个具体过程,不仅可以使人加深对他的了解,强化他的对象,而且还会检验其作用,并且判断个人掌握,运用礼仪的实际水平。
其三,向专人学习,这里所指的专人,可以是教师,礼仪培训专家,礼仪顾问,也可以是在某些方面确有经验或者所长者,堪称楷模之人。其共同点是对礼仪有一定的了解,或是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。向他们学习,可使自己取长补短,智益无穷。
学习礼仪,有多重方法可采取,不过最主要的是以下这四种方法:
第一。联系实际,礼仪本身就是一门应用学科,因此学习礼仪,务必要坚持,知行合一,要注重实践,将知识运用于实践,不断地向实践虚席,这是学习礼仪的最佳方法。
第二,重复渐进,学习礼仪不可贪多务得,细大不捐,而应当有主次,抓住重点,若从与自己生活最密切的地方开始,往往可以事半功倍,然而必须注意,学习礼仪是一个渐进的过程,对一些规范,要求,只有反复运用,重复体验,才能真正掌握。
第三,自我监督,古人强调提高个人自身修养要注意反躬自省。学习礼仪也要进行自我监督,对于自己既要在这方面有所要求,又要处处注意自我检查,这样将有助于自己发现缺点,找出不足,将学习,运用于礼仪真正变成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和习惯做法。
第四,多头并进,在学习礼仪的同时,不应将其鼓励于其他学科,而应当将这种学习与其他学科,文化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,这样做,不但可以全面提高个人素质,而且还有助于个人更好的掌握,运用礼仪。
从整体上看,礼仪是又一系列的规范,程式,活动所构成的,学习礼仪,要讲全面性,系统性,但是不能搞繁琐哲学,不能脱离实际。
学习礼仪,最切实可行的方法,是要抓住重点,礼仪的重点就是对那些交际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各项主要原则。
总而言之,这些礼仪的主要原则高度凝练,举一反三,适用范围甚广,细心掌握,会大有裨益。
礼仪培训讲解之礼仪的操作
在具体运用现代礼仪时,人们所面临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:应当如何面对其具体地加以操作?
解决这一问题时,主要应当关注如下两个方面:一是必须坚持正确的理念,而是必须掌握有效的方法。
一方面,具体操作礼仪时,必须坚持正确的理念,所谓理念,即有关某一事物的基本观念,有道是:“观念决定思路,思路决定出路”倘若人们在具体操作礼仪时基本理念有误,则难免徒劳无益。
一般而言,现代礼仪以尊重为基本理念,在具体操作礼仪时,这一基本理念又体现于如下两点:
其一:摆正位置,在人际交往中,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具体位置,而且自己的具体位置往往还会不断发生变化,在操作礼仪,以礼待人时每一个人关键是要明确自己的具体位置,各就各位,切勿错位或者越位。
对自己而言,每一个让你都必须维护尊严,:一是必须尊重自己,二是必须尊重自己的职业,三是必须尊重自己所在的单位。
对他人而言,每天一个人亦应以尊重为本,尊重上司是一种天职,尊重同事是一种本分,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,尊重客户是一种常识,尊重对手是一种风度,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。
其二,调整心态,在人际交往中,每一个人不仅需要智商,而且更需要情商,在具体处理人际关系,运用礼仪时,每一个人均应自觉的进行心态调整,因为对自己的工作生活乃至人际关系而言,心态往往决定一切。
在具体操作礼仪时,人们所应进行心态的调整主要涉及如下三点:
一是需要接受他人,在人际交往中,现代礼仪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尊重他人,进而言之,所谓尊重他人,实际上就是要求人们必须善解人意接受对方的一切合乎情理的选择,换言之,操作现代礼仪时,不仅需要严于律己,而且还需要宽以待人。
二是应当换位思考,在人际交往中,不仅内外有别,中外有别,外外有别,而且人人有别,时时有别,处处有别,事事有别,既然在操作现代礼仪强调“交往以对方为中心”那么人们必须善于进行换位撕开,自然不言而喻
三是坚持,和而不同,进行人际交往时,每一个人都必须明确,礼之用和为贵,善于与他人相处,与此同时,还须真正意思到自己所面对的世界是多有不同的,只有坚持,求同寸异,才能真正地为自己打造出一种良好的人际环境。
另一方面,具体操作礼仪时,还需要掌握有效的方法,一般而言,它主要涉及有所不为与有所为等两个互有联系的不同层面。
其一,必须明确“有所不为”所谓有所不为,具体操作礼仪时,首先要注意不能做什么,不能讲什么,不能做什么等等,在此方面不出现差错,即可问题最小化,自己可以不出洋相,而且还可以避免失礼于其他人。
其二,必须尽力,有所为,所谓有所为,即具体操作礼仪时,应该了解,需要要如何做,或者如何做到跟好,比如自己应该怎样讲话,应该怎样办事,等等,在此方面尽力而为,就会令自己的所作所为好上加好。
在操作礼仪时,需要强调的是,有所不为,是每个人皆需力戒的。有所为则是人们所努力的目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