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宾主会面礼仪培训第一讲:彼此称呼
称呼,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使用的表示彼此关系的称谓话。在接待工作中,正确恰当地称呼对方,记住对方的姓名,是一个起码的要求,对于接待人员来说,要表现出对交往对象的尊重与重视,就必须对所接待的对象的称呼予以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。这是因为选择正确和适当的称呼,不但能够反映出自身的教养和素质,还能体现双方关系所发展到的具体程度。
接待人员在具体涉及接待对象的称呼时,主要应注意姓名有别和称呼有别这两点。
一,姓名有别
在世界各国,人们你一般都有本人专用姓名,用以在称呼上区别于他人,所谓姓名,通常是一个人的性氏好人名字的合称。在人际交往中,人们在称呼他人时,有时只称其姓,有时直呼其名。在接待活动中,接待人员在需要称呼或使用接待对象的姓名时,必须要注意记住对方,不出差错和不宜滥用。
(一)记住对方
在人际交往中,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被交往对象所重视,因此,接待人员对于称呼的运用往往与接待对象的态度密切相关。此时态度决定一切,千万不要马虎大意。随意所欲。可以说,在接待工作中,尤其是初次交往中,能够迅速地记住对方,是表现自己对接待对象重视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。
(二)不出差错
在接待共组中,接待人员在具体涉及接待对象的姓名时,无论口头称呼还是笔头拼写,都不能出现任何差错,否则,轻则会使人觉得不礼貌,重则会影响接待工作的顺利进行。因此,在接待活动中,接待人员一定要谨记以下几点:
1.不读错姓名
2.不写错姓名
3.不张冠李戴
(三)不宜滥用
重视接待对象的名字,在接待活动中就意味着对对方的尊重。因此,在日常生活和接待活动中,接待人员切忌滥用接待对象的姓名,具体说来,要注意如下两点:
1.不戏言接待对象的姓名
2.不要借用接待对象的姓名
二,称呼有别
在接待活动中,接待人员对接待对象所使用的具体称呼,往往备受对方重视,因为选择一种称呼,不仅仅反映着自身的交往和对对方尊重的程度,而且还体现着双方关系的发展程度。
(一)称呼正规
在工作岗位上,人们所使用的称呼自有其特殊性,下述五种正规的称呼方式,是接待人员可以广泛采用的:
1.称呼行政职务
2.称呼技术职称
3.称呼具体学位
4.称呼职业名称
5.称呼通行尊称
(二)区分对象
1.政务活动
2.军事交往
3.宗教场所
4.普通场合
(三)主次顺序
在实际工作中,接待人员往往需要在同一时间,同一地点之内对多名接待对象同时加以称呼,在这种情况下既要注意在称呼对方时面面俱到,又要注意在称呼对方时主次有序。在实际操作中,其标准的作法有下列四种
1.由尊而卑
2.由疏而亲
3.由近而远
4.统一称呼
(四)防止禁忌
在接待活动中,千万不要因为称呼而冒犯对方的禁。
三,问候有别
在接待共组中,接待人员在需要问候接待对象时,应注意如下三个问题:
1.规范内容
2.重视态度
3.讲究顺序
在国际交往中,若我方人员需要同时问候队名外方人士时,按照惯例,可以由尊而卑或由近而远,依次进行,在具体操作中,若接待对象首先向我方进行问候,则姐弟人员应立即予以回应。
第二讲:相互介绍
一,介绍自我
介绍自我即自我介绍,简言之,就是在必要的社交场合,由自己担任介绍的主角,自己将自己介绍给其他人,以便使对方认识自己。
根据会面礼仪的具体范围,接待人员在进行自我介绍时,应注意自我介绍的内容,自我介绍的分寸等诸多问题。
(一)自我介绍的内容
自我介绍的内容是指自我介绍时所表述的主体部分,即在自我接受时表述的具体形式。确定自我介绍的具体内容,应兼顾实际需要,所处场景及具体对象。
1.应酬式
2.工作式
3.交流式
4.礼仪式
(二)自我介绍的分寸
进行自我介绍之时,对下述几方面的问题必须予以正视,方能使自我介绍恰到好处,不是分寸。
1.掌握时间
2.讲究态度
3.力求真实
二,介绍他人
介绍他人,是经第三者为彼此不相识的双方引荐,介绍的一种介绍方式,介绍他人,通常都是双向的,即将被介绍者双方各自均做一番介绍,有时,也可以进行单向的他人介绍,即只将被介绍者中的一方介绍给另一方
(一)介绍他人的顺序
在为他人作介绍时,必须遵守尊者优先了解情况的原则。也就是说,在为他人作介绍前,先要确定双方地位的尊卑,然后先介绍位卑者,后介绍位尊者,这样做,可以使位尊者优先了解位卑者的情况,以便见机行事。在交际应酬中掌握主动权,这一原则,有时又被称为后来者居上原则,他所指的是后背介绍者,应较之先被介绍者地位上,二者从不同角度,阐明了同一问题。
(二)介绍他人的内容
在为他人作介绍时,介绍者对介绍的内同应当字斟句酌,慎之又慎。根据实际需要的不同,为他人做介绍时的内同也会有所不同,通常有如下五种形式可供借鉴。
1.标准式
2.简结式
3.引见式
4.推荐式
5.礼仪式
(三)介绍他人的应对
在介绍他人时,介绍者与被介绍者都要注意自己的表达,态度与反应,即介绍他人的应对问题。
介绍者为被介绍者作介绍之前,不仅要尽量征求一下被介绍者双方的意见,而且在开始介绍时还应该再打一下招呼,切勿开口即讲,显得突然起来,让被介绍者措手不及。
三,集体介绍
集体介绍,他是指介绍者在为他人介绍时,被介绍者其中一方或者双方不止一人,甚至是许多人。由此可见,具体介绍大体可分为两种,其一,是为一人和多人做介绍,其二,是为多人和多人做介绍。
(一)集体介绍的顺序
1.少数服从多数
2.强调地位,身份
3.单向介绍
4.人数较多一方的介绍
5.人数较多双方的介绍
6.人数较多各方的介绍
(二)集体介绍的内容
集体介绍的内容,基本上与他人介绍的内容无异,不过要求更认真,更准确,更清晰,有以下两点应尤为注意:
1.不适用易生歧义的简称
2.不开玩笑,作弄人
四,介绍业务
在日常接待工作中,接待人员有时需要向接待对象介绍业务
介绍业务,是又服务人员向接待对象举荐商品,服务,使对方对其有所熟悉,有所了解。介绍业务的主要方法,要么是主动介绍商品,服务的有关知识,要么接待对象所提出的有关商品,服务的问题进行直接回答,后者有时亦称问有答声。
介绍业务,是接待人员进行服务的常规手段之一,接待人员对下述三点必须认真予以对待:
(一)苦练基本功
(二)熟悉接待对象心理
(三)掌握科学方法
宾主会面礼仪培训第三讲:交谈之道
语言是人们用以交流的主要工具之一,而口头交谈则是人们彼此之间进行沟通的重要渠道之一
在绝大多数情况下,接待人员与接待对象的沟通以口头交谈为主。在这一方面,仅凭自己的常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,还需要熟练掌握在谈话的态度,语言,内容,方式等方面的礼仪规范,因为口头交谈是接待人员个人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。接待人员在口头交谈时的表现,不仅是其工作能力,行政水平以及待人接物的态度的体现,同时也是展示个人魅力与风采的具体途径之一。
接待人员应该掌握的口头交谈礼仪,主要谁谈话的语言,谈话的态度,谈话的方式,谈话的内容,谈话的忌讳等五个方面,他们具体规定了接待人员应当如何说和说什么。
一语言文明
语言是交谈的载体,整个交谈过程中无非就是语言的具体运用过程。语言运用是否准确恰当,直接影响着交谈能否顺利进行,所以,接待人员在交谈中一定要特别注意语言的具体使用问题。
(一)正确选择
我方接待人员在外事活动中一般可以使用英语,或是直接采用交往对象所在国的国语。而在正式的官方活动中,则必须使用汉语,以此来体现一个主权国家的尊严。
(二)通俗易懂
接待人员在与接待对象进行口头交谈时,务必要以务实为本,一方面,接待人员所使用的语言应通俗易懂,而不可满口之乎者也,滥用书面语言,专业术语或成语典故,另一方面,接待人员应充分考虑到接待对象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。
(三)简洁明确
接待人员所使用的语言应当力求简单明了,言简意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。
(四)文明礼貌
二,态度友善
对于训练有素的接待人员来讲,要想使自己口头交谈的态度符合要求,就必须注意如下四个方面
(一)注意语态
(二)注意语音
(三)注意语速
(四)注意语气
三,恰当的方式
口头交谈的方式,通常是指人们在谈话时所采用的具体形式,根据不同的情况,接待人员应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,下面简要介绍一些接待人员在谈话时所采用的六种方式
(一)静听式谈话
(二)扩展式谈话
(三)倾泻式谈话
(四)跳跃式谈话
(五)启发式谈话
(六)批判式谈话
四,内容得体
进行口头交谈时,最重要的当然是内容的选择,一般认为,交谈内容是关系到口头交谈成败的决定性因素,正所谓言为心声,接待人员所选择的交谈内容往往被视为其个人品味,志趣,修养和阅历的集中体现,故此必须对其斟酌再三,交谈内容选择,通常应当遵守一定的原则和要求。
(一)切合语境
(二)因人而异
(三)具体要求
1.有助于接待对象进一步了解有关本单位的内容
2.接待对象所属的单位或其本人表示善意的内容
3.高雅而轻松的内容
4.一方或双方所擅长的内容
五,回避禁忌
接待人员在与别人交谈时必须把握好自己谈话的具体分寸,即谈话时应当把握好度,绝对不可以说出与自己身份不符的话,不可咄咄逼人或一言不发,不可骄傲自大或讽刺挖苦。